
星期六, 5月 29, 2004
星期三, 5月 12, 2004
星期一, 5月 10, 2004
榮總住院驚魂記
本來只是大寶發燒,但是到了今天凌晨開始,二寶的體溫也攀升,由於二寶才剛滿三個月,因此我們格外緊張,加上兩寶溫度都很高,因此我們決定趕緊到振興醫院掛急診,經過急診室的醫生診斷,因為二寶很小,又純喝母乳,一般說來不容易生病才對,為了安全起見,建議我們到新生兒設備、人手都比較足夠的榮總住院觀察。因此,我們趕忙到了榮總,沒想到從這一刻起,我們真正的瞭解到好醫院和好醫生的差別有多大!
當我們走進榮總的急診室後,除了濃厚的藥水味以外,整個慌亂的狀況在我腦海中直覺聯想到電影中看到的戰地醫院,本來就已經慌亂的就診病患,到了這裡,我想會更慌。經過一陣混亂的程序,我們終於被帶領到急診處小兒科醫生的診間,這位從容不迫的女醫生面無表情盯著螢幕問我們:「黃笙是男生還是女生?」這讓我們完全錯愕,難道我們剛剛在急診室填的資料都沒有過來?難道振興醫院醫師開的診斷說明資料也都沒有過來?難道健保卡的作用只是讓我們可以掛號?接著,她又問了我們小孩的狀況,我們複述了一遍早上在振興已經描述過的狀況,然後她說要先幫小二寶扎針,留下導管可以抽血以及打點滴用,我們雖然懷疑,但他卻說:「反正你們住院也一定會扎。」
於是小二寶救被帶到旁邊房間的床位,由於小嬰兒的肉多,必須用蛇燈照明,才能看到血管,這位醫師為了照明清楚,竟把燈全部關掉,小二寶就在這樣黑暗又不熟悉的環境中,讓這位醫師以及一位幫忙的護士嘗試扎針,聽著小二寶的掙扎與哭聲,在旁等候的大寶和我同時流下眼淚,屢試不成功的醫生與護士居然還對著小二寶說:「不要哭,不會痛!」最後,醫生決定放棄,說等住院時再讓主治醫師處理。於是,小二寶無辜的受罪後,我們在經過一串奇怪的住院程序,進入兒童病房,等待我們的是另一串奇怪的醫療過程。
當我們被帶到分配的病房後,先後共有三個人進來詢問,其中一位比較容易識別,就是專責這間病房的護士,另外兩位一直到後來我們才搞清楚,一位是因為我們的主治醫師太忙而暫時墊檔的醫師,另外一位自然就是我們的主治醫師。這三位雖然角色各異,但卻都問了同樣的問題,也就是我們剛剛在急診室已經回覆過的二寶病情,而且很顯然的,這三位都還沒有看過二寶的病歷。讓我們更不舒服的是,在談話的過程中,護士顯然還和其他同事討論今天中午要吃甚麼?而墊檔的醫師更執意要在中午前詢問完,並當著我們的面對疑惑的護士說:「我下午休假,所以先讓我問完。」
事情還沒完,主治醫師也很精彩,他和護士在我們面前討論今天同時住進四位病童,哪一位看起來打針比較容易的先打,這還不打緊,當我們詢問這位主治醫師為什麼要打點滴時,他居然說:「你看我們這一層的小朋友哪一個沒有打點滴?」在我們進一步追問時,還說:「反正要抽血檢查,順便打點滴。」我又問:「甚麼叫『順便』?」他說:「抽血跟打點滴是同一件事!」我反問:「抽血和打點滴怎麼會是同一件事?抽血不代表要打點滴吧?」他很驚訝的回覆:「抽血就一定得扎針,反正都扎了,也留下導管,剛好可以掛上點滴!」
這樣的談話過程讓我和老婆很憂心,接著我和老婆很有默契的決定,不管榮總設備人力有多好,我們都要立即出院,因為這裡的態度讓我們無法信任,於是,我們可能創了榮總有史以來住院後最快出院的紀錄,在半小時內自己決定要出院。這樣的決定顯然讓主治醫師很訝異,還特別提醒我們:「是你們自己決定出院,所以出院後有任何問題都必須由你們自行負責」我們很篤定的回覆:「我們完全瞭解」,便迅速的帶著小孩出院了。
回過頭來,我們趕緊到一直信賴的振興醫院掛門診,振興的人員、態度完全不同,沈仲敏醫師仍然建議二寶住院,對於同樣發燒的大寶,她雖然表示較不需要擔心,但因為我們是自己帶小孩,因此建議乾脆兩寶都住院,剛好可以盡量配置一間雙人房給我們,方便照顧,也可以同時觀察兩寶的病情。並且像我們解說,住院後準備採取的措施,二寶叫令人擔心,因此會先抽血檢查,確定病源,至於是否需要打點滴,就要看二寶是否有瀉肚子的情況,如果嚴重,才需要以點滴補充水分及營養,否則並不一定得打。
到了十樓的病房,專責的護士井然有序,告訴我們住院的細則以及接下來的程序。到了抽血的時候,共有一名值班醫師以及四名護士共同處理,這次醫師僅把窗簾帶上,室內仍有光線,同時其他護士協助抱住二寶,並且以關懷的口吻對二寶說:「我知道很痛,你可以踹阿姨,很快就好了!」雖然扎針仍然是件殘忍的事,但這裡讓我們放心多了,一切事情有條不紊,不論護士或是醫師,有問必答,態度友善,最重要的,是讓人覺得受到尊重,特別是保有對於病患以及病患家屬的同理心,也因此,我們就安安心心的把兩寶交給振興醫院。
我常想,西醫的醫療方式,本來就是比較暴力(打針、開刀、殺傷式的藥物),因此特別需要好的醫護人員來執行,否則,原本就已是痛苦的醫療過程再加上不細緻的執行人員,就算病患的生理上痊癒,心裡的創傷恐怕難以平復。
當我們走進榮總的急診室後,除了濃厚的藥水味以外,整個慌亂的狀況在我腦海中直覺聯想到電影中看到的戰地醫院,本來就已經慌亂的就診病患,到了這裡,我想會更慌。經過一陣混亂的程序,我們終於被帶領到急診處小兒科醫生的診間,這位從容不迫的女醫生面無表情盯著螢幕問我們:「黃笙是男生還是女生?」這讓我們完全錯愕,難道我們剛剛在急診室填的資料都沒有過來?難道振興醫院醫師開的診斷說明資料也都沒有過來?難道健保卡的作用只是讓我們可以掛號?接著,她又問了我們小孩的狀況,我們複述了一遍早上在振興已經描述過的狀況,然後她說要先幫小二寶扎針,留下導管可以抽血以及打點滴用,我們雖然懷疑,但他卻說:「反正你們住院也一定會扎。」
於是小二寶救被帶到旁邊房間的床位,由於小嬰兒的肉多,必須用蛇燈照明,才能看到血管,這位醫師為了照明清楚,竟把燈全部關掉,小二寶就在這樣黑暗又不熟悉的環境中,讓這位醫師以及一位幫忙的護士嘗試扎針,聽著小二寶的掙扎與哭聲,在旁等候的大寶和我同時流下眼淚,屢試不成功的醫生與護士居然還對著小二寶說:「不要哭,不會痛!」最後,醫生決定放棄,說等住院時再讓主治醫師處理。於是,小二寶無辜的受罪後,我們在經過一串奇怪的住院程序,進入兒童病房,等待我們的是另一串奇怪的醫療過程。
當我們被帶到分配的病房後,先後共有三個人進來詢問,其中一位比較容易識別,就是專責這間病房的護士,另外兩位一直到後來我們才搞清楚,一位是因為我們的主治醫師太忙而暫時墊檔的醫師,另外一位自然就是我們的主治醫師。這三位雖然角色各異,但卻都問了同樣的問題,也就是我們剛剛在急診室已經回覆過的二寶病情,而且很顯然的,這三位都還沒有看過二寶的病歷。讓我們更不舒服的是,在談話的過程中,護士顯然還和其他同事討論今天中午要吃甚麼?而墊檔的醫師更執意要在中午前詢問完,並當著我們的面對疑惑的護士說:「我下午休假,所以先讓我問完。」
事情還沒完,主治醫師也很精彩,他和護士在我們面前討論今天同時住進四位病童,哪一位看起來打針比較容易的先打,這還不打緊,當我們詢問這位主治醫師為什麼要打點滴時,他居然說:「你看我們這一層的小朋友哪一個沒有打點滴?」在我們進一步追問時,還說:「反正要抽血檢查,順便打點滴。」我又問:「甚麼叫『順便』?」他說:「抽血跟打點滴是同一件事!」我反問:「抽血和打點滴怎麼會是同一件事?抽血不代表要打點滴吧?」他很驚訝的回覆:「抽血就一定得扎針,反正都扎了,也留下導管,剛好可以掛上點滴!」
這樣的談話過程讓我和老婆很憂心,接著我和老婆很有默契的決定,不管榮總設備人力有多好,我們都要立即出院,因為這裡的態度讓我們無法信任,於是,我們可能創了榮總有史以來住院後最快出院的紀錄,在半小時內自己決定要出院。這樣的決定顯然讓主治醫師很訝異,還特別提醒我們:「是你們自己決定出院,所以出院後有任何問題都必須由你們自行負責」我們很篤定的回覆:「我們完全瞭解」,便迅速的帶著小孩出院了。
回過頭來,我們趕緊到一直信賴的振興醫院掛門診,振興的人員、態度完全不同,沈仲敏醫師仍然建議二寶住院,對於同樣發燒的大寶,她雖然表示較不需要擔心,但因為我們是自己帶小孩,因此建議乾脆兩寶都住院,剛好可以盡量配置一間雙人房給我們,方便照顧,也可以同時觀察兩寶的病情。並且像我們解說,住院後準備採取的措施,二寶叫令人擔心,因此會先抽血檢查,確定病源,至於是否需要打點滴,就要看二寶是否有瀉肚子的情況,如果嚴重,才需要以點滴補充水分及營養,否則並不一定得打。
到了十樓的病房,專責的護士井然有序,告訴我們住院的細則以及接下來的程序。到了抽血的時候,共有一名值班醫師以及四名護士共同處理,這次醫師僅把窗簾帶上,室內仍有光線,同時其他護士協助抱住二寶,並且以關懷的口吻對二寶說:「我知道很痛,你可以踹阿姨,很快就好了!」雖然扎針仍然是件殘忍的事,但這裡讓我們放心多了,一切事情有條不紊,不論護士或是醫師,有問必答,態度友善,最重要的,是讓人覺得受到尊重,特別是保有對於病患以及病患家屬的同理心,也因此,我們就安安心心的把兩寶交給振興醫院。
我常想,西醫的醫療方式,本來就是比較暴力(打針、開刀、殺傷式的藥物),因此特別需要好的醫護人員來執行,否則,原本就已是痛苦的醫療過程再加上不細緻的執行人員,就算病患的生理上痊癒,心裡的創傷恐怕難以平復。
星期日, 5月 09, 2004
星期六, 5月 08, 2004
星期三, 5月 05, 2004
星期二, 5月 04, 2004
星期日, 5月 02, 2004
鹿港傷心行
一早從阿里山下山後,我們就計畫著要去嚮往已久的鹿港看看,也順便可以讓大寶坐坐很久前就答應她的火車,於是我們從嘉義往彰化,再由彰化轉搭客運抵達了鹿港。


左:終於坐到火車的大寶,興奮的往窗外看風景,就像是我小時候一樣。
中:小二寶當然也要帶著走。
右:到了鹿港,迎接我們的是不斷的錯愕,街上許多房舍已然改建,不細心看很難發現這是鹿港,很顯然的,因為發達,鹿港面貌急遽的轉變。到了龍山寺,腦中完全空白,陳舊斑駁,似乎和它的聲名遠播格格不入。


左:周遭環境絲毫沒有規劃,從任何一個角度看,龍山寺都像是被公寓高樓擠壓的可憐棄婦。
中:幸好這塊匾額還算完整,沒有失了顏面。
右:換個角度,依然是水泥高樓掩蔽視線。



左:終於坐到火車的大寶,興奮的往窗外看風景,就像是我小時候一樣。
中:小二寶當然也要帶著走。
右:到了鹿港,迎接我們的是不斷的錯愕,街上許多房舍已然改建,不細心看很難發現這是鹿港,很顯然的,因為發達,鹿港面貌急遽的轉變。到了龍山寺,腦中完全空白,陳舊斑駁,似乎和它的聲名遠播格格不入。



左:周遭環境絲毫沒有規劃,從任何一個角度看,龍山寺都像是被公寓高樓擠壓的可憐棄婦。
中:幸好這塊匾額還算完整,沒有失了顏面。
右:換個角度,依然是水泥高樓掩蔽視線。
星期六, 5月 01, 2004
老阿嬤的舊房子
由於這次我們是隨人上山,自己也沒有交通工具,因此除了Cindy婆婆安排的行程外,其餘都是空閒的時間,到處逛逛是最好的休閒,今天逛呀逛的就逛到了一位老阿嬤的家中,看到許多老東西,不自覺的就想起了外婆!


左:老阿嬤的舊房舍,看起來雖破舊,但結結實實。
中:廚房仍然保有灶,燒材炊飯,味道一絕,現代都市的小孩很難有機會再嚐到了。
右:靠山喝山,夏日裡山泉水最是清涼!


左:由竹子架起的屋頂。
中:老阿嬤自給自足,這是她的有機菜園!
右:磨刀石,貨真價實是塊「石」。

左:由竹子在屋簷下架起的儲物空間。
右:這就是可愛的老阿嬤。



左:老阿嬤的舊房舍,看起來雖破舊,但結結實實。
中:廚房仍然保有灶,燒材炊飯,味道一絕,現代都市的小孩很難有機會再嚐到了。
右:靠山喝山,夏日裡山泉水最是清涼!



左:由竹子架起的屋頂。
中:老阿嬤自給自足,這是她的有機菜園!
右:磨刀石,貨真價實是塊「石」。


左:由竹子在屋簷下架起的儲物空間。
右:這就是可愛的老阿嬤。
綠竹入幽徑,大家採桃去!
今天的行程安排的是到Cindy婆家山上的土地上採天然的桃子,保證不含農藥,大顆又甜美!


左:這就是我們要採的桃子,光是看樣子就知道好吃了吧?
中:好吃的證明,就在我們興高采烈要採桃的時候,看到有一顆桃子上聚集了至少有六、七隻蝴蝶正過癮的吸著桃子,突然覺得這大自然的果實應該留給它們,所以最後我和老婆只摘了兩顆當紀念,其餘一概不取!
右:山上有許多美麗的植物,這我不知花名,但因狀似燈籠,山上居民稱為「燈籠花」。


左:我們採桃子的地方其實是經過蜿蜒的山路,到達Cindy婆婆的老家,這裡以經由Cindy婆婆的弟弟蓋了一座平常幾乎都不開門的廟,廟旁就是他們的故居,非常清幽。
中:採桃的形成雖然還是由警員熱情贊助,載我們上山,但我和老婆見這一山景色,沿途早已被吸引的心癢癢的,顧不得大家的擔心,決定我們一家人用走的下山,好在我們夠堅決,才能見到這樣別緻的風景。
右:小二寶在老婆的懷理穩當當得睡著了。



由左至右:
1.這裡滿山遍野都是綠竹,可惜我的傻瓜數位和我的攝影技術無法表現的好,否則當能讓大家感受一下在竹林中散步,那種舒服與雅致。
2.全世界最舒服的健行者,當然就是坐在我肩膀上的大寶。
3.隨處古木參天也是一大風景,不知道這裡有沒有千年樹妖?
4.漫步山林間最大的享受就是俯首可見的各種植物,恕我知識淺薄,總說不出個名字,但這樹葉的形狀的確特別。


左:又是朵奇特的花!
中:這在岩壁上的植物挺奇特。
右:剛巧看到蝴蝶與美麗的蛹。


左:這是交力坪上唯一的小學,不過因為921地震後嚴重受損,也荒廢了!
中:終於下山了,踏向可以讓我們安心休憩的紅磚屋。
右:這就是山上的派出所。



左:這就是我們要採的桃子,光是看樣子就知道好吃了吧?
中:好吃的證明,就在我們興高采烈要採桃的時候,看到有一顆桃子上聚集了至少有六、七隻蝴蝶正過癮的吸著桃子,突然覺得這大自然的果實應該留給它們,所以最後我和老婆只摘了兩顆當紀念,其餘一概不取!
右:山上有許多美麗的植物,這我不知花名,但因狀似燈籠,山上居民稱為「燈籠花」。



左:我們採桃子的地方其實是經過蜿蜒的山路,到達Cindy婆婆的老家,這裡以經由Cindy婆婆的弟弟蓋了一座平常幾乎都不開門的廟,廟旁就是他們的故居,非常清幽。
中:採桃的形成雖然還是由警員熱情贊助,載我們上山,但我和老婆見這一山景色,沿途早已被吸引的心癢癢的,顧不得大家的擔心,決定我們一家人用走的下山,好在我們夠堅決,才能見到這樣別緻的風景。
右:小二寶在老婆的懷理穩當當得睡著了。




由左至右:
1.這裡滿山遍野都是綠竹,可惜我的傻瓜數位和我的攝影技術無法表現的好,否則當能讓大家感受一下在竹林中散步,那種舒服與雅致。
2.全世界最舒服的健行者,當然就是坐在我肩膀上的大寶。
3.隨處古木參天也是一大風景,不知道這裡有沒有千年樹妖?
4.漫步山林間最大的享受就是俯首可見的各種植物,恕我知識淺薄,總說不出個名字,但這樹葉的形狀的確特別。



左:又是朵奇特的花!
中:這在岩壁上的植物挺奇特。
右:剛巧看到蝴蝶與美麗的蛹。



左:這是交力坪上唯一的小學,不過因為921地震後嚴重受損,也荒廢了!
中:終於下山了,踏向可以讓我們安心休憩的紅磚屋。
右:這就是山上的派出所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